关于低碳院

MORE
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成立于2010年7月,是由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省创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住建厅科技发展中心、江苏省环保厅环境科学研究院和江苏省科技厅生产力促进中心合作主办的国内首家低碳技术研究院。
  作为国内最早进入低碳技术研究领域的机构之一,我院围绕绿色能源、绿色建筑、废弃物处理和大数据等主要板块,针对市镇、各类园区和企业,在区域能源微网、能源局域网和风光气储多能互补集成应用等方面开展专业的规划咨询服务...
院长寄语
低碳院文化
大事记

新闻动态

低碳院动态

行业新闻

2024-03-22

江苏低碳院副院长韩兵兵参加中国计量协会冶金计控分会“提高计量服务能力 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工作会”

2024年3月20~22日中国计量协会冶金计控分会在江西赣州召开“提高计量服务能力助力企业提质增效工作会”。会议围绕钢铁行业计量标准、碳计量体系建设、实验室比对、冶金企业计量管理对标工作、提高计量服务能力等方面进行广泛的交流。来自中国计量协会、钢铁行业重点企业、研究机构和多地计量协会的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共同探讨钢铁行业双碳形势下的精准计量体系建设。江苏低碳院副院长、北京万德福兰总经理韩兵兵,江苏

2024-03-19

科创工坊企业家一行来我院交流

3月18日下午,苏州工业园区科创企业联合会秘书长华亮、副秘书长唐筱卫带队,携南京磁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七家企业代表、中信银行等三家金融机构代表来我院进行走访,我院院长徐拥军、副院长王晓翔等陪同接待。江苏低碳院院长徐拥军对华亮秘书长一行的到访表示欢迎。双方座谈会上,我院向来宾介绍了江苏低碳院的发展历程、业务架构以及落户苏州三年来在双碳领域的工作成果。徐拥军院长着重阐述了数字化对绿色发展的重要性。科创

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江苏低碳院绿色低碳发展实践纪实

2024-03-07
3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能动,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春节前,江苏低碳院调研团队通过走访、座谈与实地考察等方式,分别对恒力集团、

江苏低碳院与江苏中新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2024-03-06
3月4日上午,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院长徐拥军率队参观江苏中新瑞光学材料有限公司在苏州工业园区的新总部大楼。中新瑞董事长陈珂珩,总经理刘延宁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接待。随后,徐拥军院长一行参观中新瑞的展示中心。中新瑞董事长陈珂珩亲自介绍了中新瑞的发展历程、未来的规划、产品应用等方面。交流会上,双方共同探讨组建碳中和技术联合实验室,新材料在低碳城市与绿色建筑方面的应用等主题。在此次交流会上,江苏现代低

江苏低碳院与亨通研究院商讨深度合作

2024-02-05 查看更多

钢铁行业碳计量团体标准暨碳足迹研讨会在江苏低碳院顺利举办

2024-01-27 查看更多

国研智库、江苏低碳院调研协鑫集团

2024-01-20 查看更多
2024-01-11

事关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通知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自治区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先行先试工作方案及2024年工作要点的通知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各有关企业: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内蒙古自治区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先行先试工作方案》、《内蒙古自治区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先行先试2024年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23年12月27日(本文有删减)内蒙

2024-01-08

1月5日,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 审议通过

新华社北京1月5日电国务院总理李强1月5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发展银发经济、增进老年人福祉的政策举措,审议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提升行政效能、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的指导意见,听取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汇报,讨论《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修正草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草案)》,审议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以下是草案修改稿供参考:第一条【立法目的】为了规范碳排放权交易,

国家碳达峰试点名单公布!

2023-12-08
以下为原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23〕942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为落实国务院《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国发〔2021〕23号)有关部署,按照《国家碳达峰试点建设方案》(发改环资〔2023〕1409号)工作安排,经有关地区城市和园区自愿申报、省级发展改革委推荐、省级人民政府审核、国家发展改革委复核,确定张

碳交易管理条例即将出台!

2023-12-05
11月30日,生态环境部举行11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法规与标准司司长赵柯出席发布会,介绍我国生态环境法律和制度体系建设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司副司长赵莹主持发布会。赵柯司长指出: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呼之欲出”!新闻发布会现场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今年国务院立法规划要求,会制订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目前进展情况如何,条例的主要方向是什么?赵柯:谢谢您的提问。这个问

联合国气候变化迪拜大会开幕

2023-12-02 查看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全面推进清洁生产!

2023-12-02 查看更多

李强总理:促进产业链供应链绿色低碳转型!

2023-12-01 查看更多

团队介绍

顾问委员会

专家团队

管理团队

理事会成员

石定寰: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荣获“剑桥世界杰出华人榜”“能源科技领域杰出华人”称号。

历任国家科委(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 State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Commission)预测局副处长、工业技术局副局长、工业科技司司长,国家科委火炬计划办公室主任,科技部高新技术发展及产业化司副司长,科技部党组成员、秘书长,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战略研究组组长、北京光华设计发展基金会名誉理事长、绿色设计国际论坛联席主席。

兼任中国科技咨询协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理事长,中国产学研促进会常务副会长。

石锭寰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战略研究组组长,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

徐锭明,大学学历,高级工程师。1970年北京石油学院毕业。曾在大庆、大港、渤海油田工作11年。先后在石油工业部、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能源部工作。历任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基础产业司副司长,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正局级巡视员、西气东输办公室主任。2003年4月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能源局局长。2005年4月兼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徐锭明

国务院参事、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局长、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张耀明,男,1943年12月9日出生于江苏无锡,无机非金属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太阳能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南京中材天成新能源有限公司董事长  ;曾任南京市科协主席、南京春辉科技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1965年张耀明从同济大学应用物理系毕业后分配到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担任副主任;1984年担任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第三研究所代所长,之后担任所长;198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93年开始先后担任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院长(任期至2001年);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2年担任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任期至2012年 ;2007年被聘为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全职教授 。


张耀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太阳能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徐建中,1940年3月3日出生于江西吉安,工程热物理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能源风电叶片研发(实验)中心主任 。

徐建中于1963年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 ;1967年从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留所工作;1980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4年至2014年担任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第五、六届理事长;2009年担任国家能源风电叶片研发(实验)中心主任 。

徐建中长期从事叶轮机械内部流动的研究,并将科研成果成功地用于工程实践。


徐建中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能源风电叶片研发(实验)中心主任

金红光,1957年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工程热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导。

1982年金红光毕业于东北电力学院;1989年在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获硕士学位;1994年获得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博士学位 ;1998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199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09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3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7年当选中国民主促进会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常务委员 。

金红光主要从事能源环境系统集成技术和能源梯级利用的研究  。

金红光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宣益民,1956年9月出生于安徽省无为县,工程热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1982年宣益民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核动力装置专业,获学士学位,1984年获得南京工学院工程热物理专业硕士学位,随后分配到华东工学院工作;1989年经国家公派赴德国汉堡国防大学热力学研究所留学;1991年获博士学位后继续在校从事博士后工作;1993年回到中国继续从事热能工程领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98年担任南京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0年担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2015年12月7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6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宣益民长期从事能量高效传递、利用与控制,热辐射传输,系统热分析的研究。

宣益民

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玉卓,男,汉族,1962年1月生,山东寿光人,1985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科协党组书记。

1997年1月起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1998年2月起挂职任兖州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1998年7月起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中煤科技集团公司董事、副总经理,1999年3月起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院长,中煤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1999年6月起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中煤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党委副书记。2002年1月起任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兼中国神华煤制油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2003年8月起任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党组成员兼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2008年12月起任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成员,2009年7月起兼任中国侨联副主席,2014年5月起任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兼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2017年3月起任天津市委常委、滨海新区区委书记,2018年5月起兼任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管理委员会主任。2020年1月起任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2021年7月起任中国科协党组书记。

中共十五大、十九大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张玉卓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黄维,男,汉族,1963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有机电子学与柔性电子学的主要奠基者,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化学会第三十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1992年1月,黄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并留校任教;1993年12月,赴新加坡做博士后研究;2006年6月,担任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2012年7月,担任南京工业大学校长;2017年4月,担任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2020年12月,不再担任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

现任西北工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2021年7月,连任亚太工程组织联合会(FEIAP)主席 。

黄维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纳米材料与技术和有机电子与器件等。


黄维

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有机电子学与柔性电子学的主要奠基者,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欧阳平凯,1945年8月16日出生于广西平乐市,生物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名誉院长,南京工业大学原校长 。

1968年欧阳平凯从清华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河北石家庄电化厂工作;1978年考上清华大学工程化学工程系研究生;1981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分配到南京化工学院化学反应工程教研室工作;1985年前往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工业生物技术中心进修;1986年作为访问学者前往美国普度大学LORRE实验室;1987年回到南京化工学院生物化工教研室,担任教研室主任;1992年担任南京化工学院应用化学系系主任;1995年担任南京化工大学校长;200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获得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08年当选为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七届委员会主席;2013年受聘担任浙江大学求是讲座教授;2014年兼任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

欧阳平凯长期从事生物化工领域的教学与工程研究 。

欧阳平凯

生物化工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戴顺智,男,1932年出生,曾任江苏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


1950.7—1952.7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

1952.7—1953.7 北京俄专学习

1953.7—1958.1 原苏联乌拉尔工业大学学习,获化工工程师称号,并进修自动控制。任该校及斯维尔特洛夫斯克市中国留学生会主席。

1958.3—1983.9 南京化学工业公司工作,历任技术员、车间主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公司生产处处长、公司副总一经理兼总工程师、公司总经理等职。熟悉肥料、无机化工、煤化工及石油化工专业及管理。

1980.4—1983.4 任南京市副市长(兼)

1983.9—1988.1 扬子石油化工公司总经理兼基建指挥部总指挥

1988.1—1991.3 南京市市长、市委书记

1991.3—1992.6 江苏省副省长

1992.6—1992.9 江苏省政协副主席

1992.9—1997.6 中国石化总公司驻美洲总代表

1997.6—至今 离休

戴顺智

曾任江苏省副省长、省政协副主席。

宋林飞,男,1948年12月出生,江苏南通人。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专业、南开大学社会学专业研究班。

1984年-1988年为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室副主任,

1988年9月-2001年5月任南京大学社会学系系主任。

期间,曾任南京大学法政学院院长、校长助理、南京大学社会工程与管理学院院长、江苏省社会科学院院长、党委书记。

1991-1992年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1996年为美国杜克大学高级访问学者,并先后在韩国、波兰、俄罗斯、日本、台湾、香港等国家与地区访问。

1985年南京市劳动模范;江苏“333工程”第一层次学术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 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现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为常州大学瞿秋白政府管理学院院长。

宋林飞

江苏“333工程”第一层次学术带头人,现任中国社会学会会长,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徐立

原江苏省政府副秘书长。

易红,男,汉族,重庆市万州区人,1963年4月生,1987年12月入党,1990年7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

现任中南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

工作经历: 1979年-1990年在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进行本科、硕士及博士阶段的学习;

1990年7月毕业后进入东南大学机械工程系任教,历任东南大学机械工程系现代制造技术教研室副主任、主任、机械工程系党总支副书记、党总支书记、党总支书记兼系主任、东南大学校长助理、副校长、常务副校长等职。 

2006年06月任东南大学校长(副部长级)。

2015年11月任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 

2017年12月任中南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 

党的十九大代表 [6] 


易红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教授。现任中南大学党委书记(副部长级)。

于红霞,女,博士,现任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工作经历:

1987.6-1993.6,南京大学,环境科学系,助教

1993.6-1998.6,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讲师

1998.1-1999.1,英国Sheffield大学和国家水研究中心,访问学者

1998.6-2003.6,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教授

2002.2—2002.8,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化学系,研究员

2003.6 - 至今, 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05.6-2009.6,环境学院党委书记

2006.5—2009.6,江苏省环保厅厅长助理(挂职)

2009.6 - 至今,江苏省环保厅副厅长 [2] 

于红霞

江苏省环境保护厅党组成员、副厅长。

王永顺

原江苏省科技厅厅长。

史振华

原江苏省环保厅厅长。

顾瑜芳

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人物经历:

1968年毕业于南京工学院电子工程系;

1969年到企业工作,先后在无锡市轻工机械厂当技术员、无锡市自行车工业公司任经理;

1980年后任无锡市轻工业局副局长、局长;

1986年任无锡市经济委员会主任;

1991年入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研究生院学习,1994年毕业,获硕士学位;

1992年任盐城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1994年任中共无锡市委常委;

1994年任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1995年入南京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深造,1998年毕业,获博士学位;

1996年起担任江苏省计划与经济委员会主任,江苏省计委主任;

2001年起在南京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院从事博士后工作;

2006年,担任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0年,担任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理事长。


钱志新

钱志新,汉族,江苏吴江人,长期以来,从事宏观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从宏观与微观的结合上指导地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

工作经历:

1972年11月,甘肃省张家川县木河中学民办教师。

1975年08月,兰州大学外语系英国语言文学专业学习。

1978年09月,甘肃省科学院自然能源研究所工作。

1988年06月,甘肃省科学院图书情报资料研究室副主任。

1991年03月,甘肃省科学院图书情报资料室主任。

1996年06月,甘肃省科学院自然能源研究所所长、亚太地区太阳能研究培训中心主任。后任甘肃省科学院副院长、党委委员。

2015年07月至2017年04月,甘肃省科学院自然能源研究所名誉所长。

喜文华

喜文华,男,回族,研究员,甘肃省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1978年毕业于兰州大学外语系英国语言文学专业,1983年结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致力于科技情报、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研究、科研管理。

1965年,周孝信毕业于清华大学,工作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原电力工业部电力科学研究院)。

1969年,周孝信插队到五·七干校,

1972年11月,周孝信回到科研岗位,电力系统分析综合软件项目终于继续进行。

1979-1980年,周孝信赴加拿大魁北克省水电局研究所进修。

1981年,周孝信回中国对原来的程序进行修正和完善。 

2011年8月10日,周孝信任国务院“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调查组和专家组组长。

2013年4月12日,第一期“中国电科院讲坛”特邀名誉院长周孝信院士作题为“关于中国电网未来发展的思考”的专题学术讲座。

2015年4月24日,周孝信领衔挂帅清华大学能源互联网创新研究院。


周孝信

周孝信,男,1940年4月7日生于山东蓬莱,1965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79-1980年赴加拿大魁北克省水电局研究所进修;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21年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外籍院士。

工作经历:

1945年8月21日生,籍贯河北安平县  。

1970年清华大学毕业后留校工作,1981年获清华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工学硕士学位。现任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担任清华大学副校长、常务副校长、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低碳能源实验室主任,并于2005年-2006年曾兼任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兼任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能源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是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筹委会成员。

2019年11月16日,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何建坤

何建坤,男,1945年8月生,河北安平人。中共党员。长期从事能源系统工程、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及高等教育管理工作。2012年11月被聘任为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2019年11月16日,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

工作经历:

1978年2月-1982年2月在南京化工学院化工机械系读本科,先后在南京化工学院在职攻读化机专业硕士学位课程、考入南京农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考入南京化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1982年2月留校任教,先后任化机系化机教研室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化机系系主任助理兼系中心实验室主任。

1992年7月-1995年10月任南京市江浦县人民政府副县长、党组成员、工业领导小组副组长;

1995年10月先后任南京化工大学校办副主任、校网络中心主任、江浦校区主任、南京化工大学校长助理兼江浦校区主任、南京工业大学校长助理兼江浦校区管委会主任;

2001年12月任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2013年8月-2018年10月任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

2016年5月,朱跃钊当选江苏省教育纪检监察学会常务理事。


朱跃钊

朱跃钊,男,1958年6月生,江苏省靖江市人。

工作经历:

2004年12月-2011年3月,动力工程系主任、能源与环境学院院长; 

2011年4月-迄今,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中共东南大学党委研工部部长。同时还兼任江苏省能源研究会理事长、江苏省锅炉学会副理事长、江苏省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动力工程学会理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第五届理事、全国高校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教育部热能与动力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金保升

金保升,男,1961年3月生,江苏淮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南大学热能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负责人。

1978-1982年:湖南大学土木系暖通专业。

1982-1987年:中国机械工业部第九设计研究院

1987-1989年:中日交流研究员:日本熊谷组株式会社 建筑本部

1989-1992年:日本 东京大学 建筑学科 硕士研究生。 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2-1995年:日本 东京大学 建筑学科 博士研究生。 获工学博士学位

1995-1999年:ABB日本Flakt公司 技术开发部副部长 研究主查。

2000-2004年:同济大学 楼宇设备工程与管理系 副教授

2005-:同济大学 机械学院暖通空调及燃气研究所 教授 博士生导师

2007-:同济大学 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 常务副主任


谭洪卫

谭洪卫,男,1959年6月生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教师,绿色建筑及新能源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1992年1月,黄维博士毕业于北京大学并留校任教;

1993年12月,赴新加坡做博士后研究;

2006年6月,担任南京邮电大学副校长;

2012年7月,担任南京工业大学校长;

2017年4月,担任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2020年12月,不再担任西北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 。现任西北工业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校学术委员会主任。

2021年7月,连任亚太工程组织联合会(FEIAP)主席 。

黄维的主要研究领域为纳米材料与技术和有机电子与器件等。

黄维

黄维,男,汉族,1963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有机电子学与柔性电子学的主要奠基者,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国化学会第三十届理事会副理事长。

工作经历:

1979~1983年,合肥工业大学学习,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3~1985年,合肥工业大学岩土工程教研室任教;

1985~1991年,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学习,先后获得理学硕士、博士学位;

1991~2011年,东南大学交通学院任教,先后担任交通学院教研室副主任、教研室主任、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交通学院副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城市地下空间研究中心主任。

2012年以来,担任岩土工程重点学科带头人,江苏省城市地下工程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主任,东南大学未来地下空间研究院(学术特区)常务副院长


刘松玉

刘松玉,东南大学特聘教授、岩土工程学科首席带头人。1983年7月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后留校任教;1988年、1991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分别获硕士、博士学位;1991年9月进入东南大学工作,1997年晋升为教授,曾分别赴比利时根特大学土木系合作研究,美国密执根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系,美国堪萨斯大学高级访问学者。曾先后担任东南大学交通学院副院长,研究生院副院长,校发展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2015年6月3日,江苏省委组织部网站发布任前公示,拟任沈和为江苏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试用期一年。

2015年7月,任命沈和同志为省政府研究室副主任,试用期1年,免去其省政府研究室副巡视员职务。


沈和

沈和,男,1961年4月生,江苏东海人,在职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1979年3月参加工作,198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9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9年8月参加工作。

2020年7月,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召开干部大会,宣布了省委、省委组织部关于集团领导班子的任职决定:孙晓文同志任江苏省规划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孙晓文

孙晓文,男,1966年1月生,汉族,江苏泰兴人,大学学历,工程硕士,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曾任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主任,江苏省理化测试中心主任,江苏省对外科技交流中心主任,江苏省生产力促进协会理事长、江苏省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南京无线电元件十七厂车间主任,原电子工业部第五十五研究所专业部副主任,省科工委办公室副主任,省科技团工委书记,省科技厅高新处处长,泗洪县委副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原中国江苏—加拿大安大略科技中心主任,原江苏省技术开发研究所所长。


胡义东

胡义东,1961年7月生,江苏南京人,毕业于东南大学,博士学位,研究员,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省突贡专家。

1994-2005年,江苏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办公室主任

2006-2010年,江苏省创新经济发展研究中心

2010-至今,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院长

2010年以来,牵头组织世博会场馆低碳调研,完成《2010上海世博会低碳技术应用研究报告》,先后组织开展《中国能源互联网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和《中国能源互联网产业技术发展研究课题》的研究。2018年起,牵头开展能源互联网标准的编制工作。2021年,受江苏省发改委委托组织开展全省碳达峰策略和前期路径研究。


徐拥军

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南京工业大学兼职教授、中国绿色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江苏省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学会国际合作与科技发展专委会主任、江苏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副秘书长。。

教育经历:

1991.9-1996.7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自动控制专业,学士

1996.9-1998.12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CIMS专业,硕士,导师:吴澄院士

1999.1-2001.9 University of Warwick,计算机,博士,导师:Professor Graham R. Nudd

工作经历:

2001.10-2002.9 University of Warwick,英国,研究员

2002.10-2004.7 NEC欧洲实验室,德国, 研究科学家

2004.7-2006.12 麻省理工学院LIGO实验室  ,美国,研究科学家

2006.12-现在 清华大学信息技术研究院,研究员


曹军威

曹军威,男,博士。2008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长期从事云计算、物联网、智能电网等方面的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和产业合作,负责参加10余项国家科技部973、863计划。

熊福林,男,加州理工博士后


熊福林

Heaptech公司、惠林新光能科技工程有限公司创始人、中国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国际能源研究所首席技术顾问

工作经历:

1992年在国营八九0一厂技术处工作,期间于1987年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破格晋升工程师。

1992年参与创立宁波帅康厨房设备有限公司,任技术开发部长,主设计。开创了中国深型油烟机时代。

1995年以常务副总兼技术开发部和营销部长的身份,创立了宁波方太厨房设备有限公司,引领成为中国最有价值的品牌,后创立了格林特,迪贝,澳鹰等油烟机品牌!

2006年,开始研发太阳能异聚态理论和核心技术,为太阳能发展开启新的未来,并创建了新能源高效热水,取暖,制冷,烘干的新时代!

唐玉敏

唐玉敏,男,出生于1960年2月,毕业于甘肃工业大学,柿子电器公司总裁。

1992年被农业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1993年被国务院批准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0年获得第二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1994年获第二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

1998年获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业奖,

1998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2008年获中华农业英才奖。现任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研究员,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同时兼任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会长。

朱明

朱明,1958年1月出生,1982年1月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农机设计与制造专业。

教育经历

1980.9-1984.7   中国    南京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     学士

1985.9-1990.7   中国    南京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     硕士

1998.4-2001.3   日本   日本鹿儿岛大学   环境工程     博士


徐炎华

徐炎华博士,南京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环境工程研究院院长,南京工大环境首席技术顾问。主要从事水污染控制、废气治理、固废资源化新技术、新材料、新装备的研发与应用,承担国家“十三五”重点研发技术专项课题、国家“863”重大专项课题、国家重大水专项课题、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等多项科研科目。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其中一等奖2项),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

龚延风,男,1962年10月生,湖北人。主持制定了暖通专业的专业发展规划、教学计划、《空调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以及实验室建设方案。科研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建筑节能、建筑设备系统的动态特性及动态节能算法、楼宇自动化技术等。主持和参与江苏省《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标准》(DB32/181-1998),《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检测规程》(DB32/365-1999)《建筑住宅小区评估标准》(DJG32/378-2003)等5项智能化标准的编制。 参与省内外许多大型建筑工程智能化系统的方案设计及评审工作。发表科研论文三十余篇,获建设部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次。


龚延风

南京工业大学城建学院副院长,南京工业大学暖通空调研究所所长,江苏省智能建筑学术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建筑业协会智能建筑专家网专家,江苏省建设厅智能建筑专家组常务专家

金苏敏,男,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能源应用与制冷技术,废热溴化锂吸收制冷,制冷与空调技术,热泵工业应用技术,低温工程,热管技术等;近年来,主持和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支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 国内公开外发表论文120余篇,申请专利15项;

承担本科学生“制冷原理与设备”、“工程热力学”、“空调工程”,研究生“高等热力学”、“现代制冷与空调技术进展”等课程;

主要专著:《制冷技术及其应用》、《制冷装置原理与设计》、《高等热力学》(讲义)。


金苏敏

南京工业大学能源学院副院长,制冷空调研究所所长,教授,《流体机械》杂志编委,中国流体机械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制冷学会理事,江苏省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林承桢,1944年2月出生,低碳院理事。

工作经历:

1967年9月至1992年3月于锦州重型机械厂担任总工程师;

1992年3月至1995念5月于北京起重机器厂担任总设计师;

1995年5月至今于北京机电工业控股(集团)公司担任处长(退休);

2000年至2014年9月于商务部 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担任行业主管;

2014年9月至今于中国世界贸易组织研究会对外经济合作咨询中心担任高级专家;

2015年9月至今于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标准化委员会担任主任。



林承桢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专业为原机械和电子工业部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倪竣,男,1966年8月出生,带领苏州皇家集团,经过10多年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轨迹。公司建立了一条在实践中解决各种新问题和研究各种新技术的有效途径。研究开发的“零”概念住宅在世界上处于领先水平,得到国内外客户的好评。

       主要业绩:

1998年成立苏州工业园区新城瑞佳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2001年成立苏州皇家整体住宅系统有限公司;

2003年苏州皇家整体住宅系统有限公司样板区建成;

2006年受邀参加国家标准《木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6-2002的修编工作和国家标准《木结构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的编写工作;

2007年受邀参加国家标准《胶合木结构技术规范》《轻型木桁架技术规范》的编写工作;2008年主持“零”概念住宅、生态住宅的研究和开发,并获得中国国际专利与名牌博览会特别金奖;受邀参加《应力分等锯材》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

2007-2008年期间,共申请专利111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外观专利91项;

2009年受邀参与国家标准木结构设计规范全民修订第一次工作会议,参加全国木材标准委员会的木材标准审查会;公司被评为高新技术企业


倪竣

高级工程师、美国加州南湾大学工商管理学硕士、苏州皇家集团总裁

汤金平,2004-2008就读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专业,2008年被保送到中科院大气物理所读博,11年到美国哈佛大学交流访问,期间在美国哈佛大学以联合培养博士的身份学习人工智能气象预报算法。回国后在能源上市公司东润环能担任产品经理,开发了面向能源行业的精准气象预报服务产品,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2018年和团队成立北京旗云中天科技有限公司。2019年,来宁创办南京旗云中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建立与国家气象局、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深度合作,组建了一支软硬兼备、国际顶级的气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算法团队,研发了自主知识产权的气象监测设备和数据服务系统,主要为能源、生态环境提供系统集成和数据服务。2018年年被江苏低碳院聘为大数据中心主任,2019年和2020年分别荣获“创业江北”和“创业南京”人才称号,现被聘任为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特聘教授。


汤金平

美国哈佛大学大气物理与大气环境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特聘教授,创业南京人才

申卫收,男,1979年10月生,陕西杨陵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氮循环关键微生物过程、农畜牧业氨气与氧化亚氮排放和/或控制机理、农牧废弃物资源化研究。本科毕业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自2012年1月至2016年12月先后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和日本东京大学担任博士后、特任研究员,并于2014年获得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项目(2014-2016年),从事土壤氧化亚氮(N2O)还原细菌及其减排N2O、促进作物生长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等。近年来,在设施栽培蔬菜土壤氮肥利用效率降低的土壤微生物机理、土壤氨氧化原核微生物及其对氨氧化过程的贡献、接种N2O还原细菌减少农田N2O排放和促进作物生长的作用及机理等方面开展了较为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获得江苏特聘教授、江苏“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和江苏省“双创团队”核心成员荣誉。


申卫收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和日本东京大学担任博士后、特任研究员,并于2014年获得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外国人特别研究员项目。

凌祥,江苏东台人,工学博士,二级教授,中共党员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特聘教授,杭州市钱江特聘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现任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院长,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师学会高级会员,中国化工学会高级会员,江苏省力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机械工程师学会换热器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特种设备管理协会副理事长,中国化工学会化工机械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过程强化与新能源装备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承压设备先进制造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


凌祥

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南京工业大学博士生导师,江苏省特聘教授

陈九法,男,1959年09月生,江苏扬中人,中共党员,主要研究地源热泵、建筑节能、可再生能源、替代工质、混合工质、暖通设备测控、智能楼宇、制冷设备等学科。发表论文约40篇;获英联邦制冷学会一等奖Lightfoot Medal。


陈九法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英国Leeds大学博士、德国Hannover大学博士后,

吕剑虹,1964年6月生,江苏常熟人。1990年获东南大学电厂热能动力及其自动化学科博士学位。英语可读、写,俄语能读专业资料,教授。主讲热工自动调节原理及应用、热工自动控制系统、微机分散控制系统等课程。发表论文40多篇。已培养和协助指导博、硕士研究生多名。1994年被评为江苏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目前担任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能源信息技术系主任。


吕剑虹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能源信息技术系主任

吕锡武,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0年9月同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工学博士)。

1996年12月~1997年12月国家公派高级访问学者赴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访问研究,

1998年7月~2000年3月在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做日本地球环境基金Eco-frontier基金资助的博士后研究。

主要研究方饮用水微污染净化和水质安全保障技术;富营养化湖泊生态修复和生态水处理;生活污水除磷脱氮技术和装备;水处理过程地球温暖化气体逸出控制。

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国家八五攻关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获得过建设部和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5项。发表论文130余篇,参编著作5部。


吕锡武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东南大学环境工程学科学术带头人。

张小松,男,1960年8月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高淳县。

1978年考入南京工学院(1988年更名东南大学)动力工程系,分别在东南大学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原任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副院长,现任东南大学“低碳型建筑环境设备与系统节能”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负责人,东南大学博士生导师、特聘教授。

东南大学张小松教授团队领衔完成的“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冷热湿一体化高效处理技术与装备”项目获得2013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张小松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制冷与人工环境系教授、博导,工学博士学位。

郑建勇自1991年工作以来,一直从事教学科研工作,主要从事电力系统人工智能应用、新能源及分布式发电和微网、电能质量分析治理、综合能源系统控制与规划等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开发。先后主持并完成了70余项国家“863”项目、省部级科技计划项目及横向项目。与国家电网公司、南瑞集团、中国电科院、江苏省电力公司等单位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开发保持了长期合作。有1项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4项获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共申请专利110余件;在核心及以上等级的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10余篇,其中120余篇被SCI、EI收录。被评为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已毕业博士和硕士180人,在读博士生7人,硕士生10人。



郑建勇

东南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博士,博士生导师。

仲兆平,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二级教授、博导,院学术委员会主任。2004年6月至2005年6月赴日本东京农工大学化学工程系做博士后研究员。2005年被教育部评为新世纪优秀人才,2007年被评为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1993年以来一直从事能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科研和教学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项目(86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部省级和企业委托项目等46项,作为骨干参加各类科技项目研究50多项。

有12项科研成果通过部省级鉴定。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获得者。获部省级科技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2项。近五年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9项。在国内外科技期刊上发表论文一百五十余篇,其中被SCI收录五十五篇、EI收录七十六篇。

仲兆平

东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主任,博士、教授、中共党员。环境科学与工程系前主任,江苏省环境污染治理与资源化工程技术中心副主任

马德秀,女,1947年9月生,北京人,中共党员,西安交通大学自动控制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教授。

1972年5月至1981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和自动控制专业分别就读本科及研究生,并获硕士学位。其中,1975年11月至1978年8月在西安交通大学工业自动化专业任教。1981年9月研究生毕业后在西安交通大学信控系任教,1982年2月至1984年8月在北方交通大学自控与微机应用专业任教,曾任教研室副主任。

1984年9月起,历任国家计划委员会科技司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发展司司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司司长。

2003年9月起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

2014年1月14日,马德秀不再担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2013年3月起任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


马德秀

全国政协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原党委书记、校务委员会主任,全国党建研究会高校党建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钱春香 ,女,浙江桐庐人,1966年3月生,中共党员。1981年9月入南京工学院(1988年更名为东南大学)学习,1985年7月获工学学士学位后,1988年4月获东南大学工学硕士。1988年7月入南京化工学院师从唐明述院士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7月获工学博士。东南大学钱春香教授团队牵头完成的“混凝土裂缝分龄期防治新材料和新技术及其应用”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21年4月23日,入选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


钱春香

东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东南大学绿色建材技术研究所所长、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江苏省333工程首批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江苏省六大行业高峰人才、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委员。

阮宏华,男,汉族,1963年12月出生,湖北鄂州人,博士。

1984年7月获得南京林业大学林学专业农学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   

1984年至1989年南京林业大学助教。

1990年4月获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专业理学硕士学位。  

1990年至1995年南京林业大学讲师。

1995年4月任南京林业大学林学系副教授。

1996年至1999年南京林业大学副教授。

1998年6月获南京林业大学生态学专业理学博士学位。   

1999年3月至2001年11月作为博士后,于美国波多黎各大学、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院研究学习,参与美国长期生态研究计划 (LTER) Luquillo研究。  

2001年12月至2002年10月于美国南方林业试验站国际林业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   

2003年4月至今任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   

2004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林学院访问学者。



阮宏华

江苏省政协委员,南京林业大学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生态与环境科学系主任

沈来宏,男,1965年生,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87年、1992年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本科和硕士研究生毕业,1995年获东南大学博士学位。2000年1月至2001年12月在瑞典Chalmers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做高级访问学者,从事化学链燃烧理论可行性研究,2002年归国后积极推动化学链技术的发展,是我国化学链技术的先行者。主持中美重大国际合作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课题、面上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等30余项,是我国化学链技术领域的领军人物,国家重点研发项目“煤的化学链燃烧和气化技术”负责人。2008年5月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中试规模的固体燃料(生物质)化学链燃烧捕集CO2技术,提出了载氧体分级氧化、燃料梯级转化、修饰载氧体的化学链燃烧/气化理论和关键技术,推动基于串行流化床的化学链技术发展;2016年提出涌渗流化床(Gushing Fluidized Bed)技术和多腔室流化重构理论,强化能源化工过程中气固传热传质,发展了流化床技术和理论。国际化学链会议的主要发起人之一,担任第1~5届国际化学链会议科学委员会委员,以及第4届国际化学链会议主席(2016年)。获得化学链发明专利20余件,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论文100余篇,SCI他引3000余次,H因子23;化学链燃烧论文入选《Combustion & Flame》2011年度TOP 10,连续入选2014、2015、2016、2017、2018、2019年度Elsevier高被引中国学者榜。




沈来宏

东南大学热能工程系主任,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司风琪,男,1973年2月生,江苏盐都人,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分别于1996年和2001年在东南大学获得学士、博士学位,2003年晋升为副教授,2004年任硕士生导师,2007年至2008年为美国Lehigh大学访问学者,2010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10年任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助理,2011年起任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同年任能源热转化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东南大学)副主任。现为中国动力工程学会自动控制专委会委员、江苏省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江苏省电机工程学会自动化及计算机应用专委会委员。长期从事智慧电厂及电力大数据、大型火电机组运行特性、热工自动控制、优化及故障诊断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

司风琪

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党委副书记兼副院长,能源热转换及其过程测控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顾介康

江苏省经济协会会长、原江苏省省委副秘书长、江苏省委研究室主任、省人大常委会秘书长

史苑芗

九三学社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五届江苏省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第九届江苏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

吴海锁

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

钱钢

江苏省委改革办副主任、中共江苏省委改革办公室副巡视员

赵铨

原江苏省环保厅副厅长、江苏省政府参事

1957年6月生,江苏无锡人。原东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1979年考入南京工学院动力系攻读学士及硕士学位,1986年获得硕士学位后留东南大学动力系任教。任教期间师从陈来九教授攻读博士研究生,并于1994年获博士学位,1998年晋升为教授,2001年批准为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能源动力系统先进控制理论研究及应用。主持完成国家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部省级和企事业单位委托项目3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160多篇。


沈炯

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能源研究会智能发电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自动化学会发电自动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秦克

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副主任

李冰

江苏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董锦武

江苏省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然梁

江苏省科技厅总工程师,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罗进

江苏省科技厅科长,高级工程师

韩俊杰

江苏省科技厅科长,高级工程师

孙晓梅

江苏省科技厅高级工程师

孙照渤教授,博士生导师,1967年毕业于南京气象学院天气动力学专业。1972年至今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原南京气象学院)工作,先后任气象系副主任、主任,南京气象学院副院长、院长,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校长。1982年7月至1984年7月在英国国家气象局研究部做访问学者,1988年9至1989年9月在美国华盛顿大学做访问学者。1987年至1999年任世界气象组织长期预报专家组成员,现任世界气象组织教育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大气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常务理事、国家气候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1992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孙照渤

曾任世界气象组织长期预报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大气科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气象学会常务理事、国家气候委员会委员、中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

谈金祝,1986年和1989年分别于南京化工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2000年于南京化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89年7月至今在南京工业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期间曾任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系副主任,南京工业大学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2004年10至2007年12在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和美国国家燃料电池国家研究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至今在南京工业大学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近年来主持承担多项纵向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高校博士点基金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资助项目,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江苏省留学回国人员科技活动项目择优资助项目,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重点资助项目,美国国家能源部资助项目等;主持承担了多项企业横向项目。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20余篇,其中被SCI/EI收录论文60余篇。曾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科技进步一等奖、工大精英九思奖、市创新创业领军人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等。


谈金祝

博士,博士后(美国),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和地区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评审人,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评审专家,江苏省科技咨询专家,国际、国内期刊“InternationalJournalofHydrogenEnergy”、“JournalofPowerSources”、“MaterialsScienceandEngineeringA”、“太阳能学报”

王银堂,男,1964年1月出生,江苏扬州人。1985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陆地水文专业,获学士学位,1991年毕业于河海大学工程水文与水资源专业,获硕士学位。

现任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总工程师,政协江苏省第十一届委员会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水利学会调水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水利学会水文水资源与环境专业委员会委员,《水利水电科技进展》编委。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带头人,水利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评审专家,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防汛抗旱专家,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2003年、2007年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2008年获全国水利科技工作先进个人,2011年入选水利部“5151人才工程”部级人选,2011年获科学技术部“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突出贡献奖。


王银堂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研究所总工程师。

张颢瀚,江苏省委、省政府评定为江苏省中青年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委决策咨询专家,省政府十二五规划省长特聘专家;江苏省政协常委;江苏省区域发展研究会会长;南京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兼职教授;在三个国家级文化学术组织担任专家顾问、专家委员会常委、委员。


张颢瀚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教授,博导

赵长遂,1945年11月生,江苏南通人,196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燃气轮机专业。在东南大学工作至今,期间于1987-1988年在美国Catholic University of America作访问学者19个月。

先后担任国家863计划能源技术领域专家委员会专家、江苏省政协常委、国际流化床燃烧会议常设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燃烧分会委员、中国计量测试学会多相流测试技术专委会常委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科协委员、江苏省工程热物理学会副理事长等。


赵长遂

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就任于东南大学能源与环境学院热能工程研究所。

李志清,女,中共党员, 碳资产管理师  碳标签评价师

信碳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总经理 

湖南商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毕业,主持策划几十个国际核证自愿减排VCS、国内林业碳汇核证自愿减排CCER项目的开发工作,成功主导完成了中国首例VCS标准林业碳汇项目,开创了国内林业碳资产管理转变经营思维的先河,与欧盟、美国、东南亚等国家有深度合作,碳汇指标远销到多国家多地区进行抵消与碳中和,国内的大型零碳会议实现碳中和均有签约身影;全面负责江西省旅游评价体系的标准制定工作、九江市温室气体核算及清单编制,由国家发改委和住建部联合发起的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方案经过国家级验收通过,主导《南平十三五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南平市碳达峰研究报告》等多个项目,与江西省气象厅合作完成了2016、2017、2018年温室气体核查报告编制工作,同时在江西省、各地市开展低碳城市规划编制工作等,对可持续低碳扶贫的工作有自己独立的见解与路径,开展了《低碳旅游管理办法(试点)》编制工作,在应对与适应气候变化领域,碳达峰路径规划均有案例报告,对低碳能源领域颇有研究,具有多年的低碳金融融资担保工作经验,对绿色债券,低碳融资,碳汇现货期货交易等方面有成功案例。


李志清

碳资产管理师、碳标签评价师。

张颖璐,女,党员,1981年10月生,1999.9~2004.7苏州科技学院,建筑学,2006.9~2009.7南京工业大学,建筑设计及其理论,2013.9-2020.4同济大学,建筑技术,2015.5~2015.8加拿大新布伦瑞克大学作访问学者,2015.9~2016.2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作访问学者。

1.2020.6-2022.06主持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基于BIM技术下的现代木结构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2021.1-2022.12主持江苏省博士后科研资助项目,井干式木建筑构件热湿耦合传递机理研究;

32021.2019.6-2020.6,主持南京林业大学研究生课程,《木结构建筑设计原理》案例库建设;

4.2017.6-2019.6,主持南京林业大学优势学科建设,《木结构建筑设计》双语课程;

5.2016.6-2018.6,主持南京林业大学学科,《木结构建筑设计》微课开发;

6.2017.1-2019.12,主持校企合作,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校园景观改造提升设计研究;

7.2018.1-2019.12,参与中电建路桥集团有限公司科研项目,基于地域文化特色的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科研;

8.2019.1-2020.12,主持福建省漳州市城建集团项目,基于福建地域文化的现代木结构建筑模块化填充体系设计研究;

9.2015/01-2017/12,参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5BAL03B03),传统农房建造技术改良与应用示范;

10.2015/01-2017/12,参与“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5BAD14B05),多榀木桁架设计研究;

11.2014/01-2016/01,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300484),粉状碳纤维——木构件端面符合界面力学特性研究;

12.2014/01-2015/12,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项目(13CB122),“零废弃”包装生态设计理论与实践项目;

13.2013/01-2014/12,参与国家林业局行业标准项目(2013-LY-054),木结构实验框架体软重物体撞击试验;

14.2014/07-2016/06,参与江苏省前瞻性联合研究项目(BY2014006-05),中高层木结构建筑承重木构件及体系研发;

15.2012/10-2013/10,参与江苏省文化科研课题(12ZCO1),生态文化环境影响下的包装创新设计模式研究。


 张颖璐

高工/讲师

江苏低碳技术研究院院长

国家发改委2030能源战略专家、国家能源局专家

南京工业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中国绿色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江苏省城市管理与行政执法学会国际合作与科技发展专委会主任、江苏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副秘书长,国网新能源云技术有限公司顾问。

徐拥军

江苏低碳技术研究院院长国家发改委2030能源战略专家、国家能源局专家

江苏低碳院荣誉院长,中国电子商务架构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苏省信息化学会副会长、江苏省企业管理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信息产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江苏省企业管理协会常务理事、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南京邮电大学等五所院校兼职教授。长期从事电信网络系统建设、运营和管理工作,是中国互联网发展的第一批奠基人和持续的推进者。在新兴的云计算、物联网和智慧城市研究领域,祁晓荔博士是国内技术与产业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产业专家之一,近年,主持了多项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和智慧城市的顶层规划设计项目。

祁晓荔

江苏低碳院荣誉院长、中国电子商务架构师、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江苏省信息化学会副会长...

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低碳城市与建筑研究所所长(兼)

东南大学低碳建筑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郑炘

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低碳城市与建筑研究所所长(兼)东南大学低碳建筑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副院长

宜兴分院院长(兼),南京工业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教授、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徐炎华

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宜兴分院院长(兼),南京工业大学环境学院院长,教授、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

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碳金融服务中心主任,致力于碳金融联合创新实验室的模式创新。


胡旭

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碳金融服务中心主任,致力于碳金融联合创新实验室的模式创新。

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曾担任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会长,分管江苏低碳院碳达峰碳中和咨询板块的工作,参与江苏省碳达峰路径研究报告的编制、宜兴环科园碳达峰项目的报告审核工作。

王晓翔

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曾担任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会长,分管江苏低碳院碳达峰碳中和咨询板块的工作,参与江苏省碳达峰路径研究报告的编制、宜兴环科园碳达峰项目的报告审核工作。

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宜兴分院副院长,中国节能协会能源计量委员、中国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委员、北京标准化协会委员,主要从事低碳发展规划与战略研究、碳金融、生态研究等,主导国家低碳试点城市温室气体清单编制、低碳旅游标准、碳排放达峰等项目,参与起草国内CCER方法学等。

韩兵兵

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宜兴分院副院长,中国节能协会能源计量委员、中国智慧能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委员

徐 虎

江苏低碳院副院长

杨锦成

江苏低碳院副院长

姜宇

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总工程师(兼),能源互联网信息化领域专家

唐玉敏

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

钱锋

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

朱旭峰

江苏低碳院宜兴分院名誉院长(兼)

江苏低碳院低碳环境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级工程师,江苏省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致力于生态污染治理与节能环保技术研发推广,参与低碳垃圾综合体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

俞海峰

江苏低碳院低碳环境设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级工程师

徐锡锋

江苏低碳院低碳环境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

李绚天

低碳环境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兼)

于鹏

低碳环境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兼)

许红胜

能源互联网研究所所长(兼)

马永贵

能源互联网研究所副所长(兼)

胡振宇

低碳城市与建筑研究所副所长(兼)

胡夏闽

低碳城市与建筑研究所副所长(兼)

杨锡宁

低碳城市与建筑研究所副所长(兼)

毛洪山

低碳城市与建筑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兼)

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理事,碳金融服务中心副主任、碳金融联合创新实验室主任,数字人民币领域专家,中国电子信创学院专家组成员。

吴文俊

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理事

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大数据中心主任,中科院大气物理所和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特聘教授,开发了面向能源行业的精准气象预报服务产品,主要为能源、生态环境提供系统集成和数据服务。

汤金平

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大数据中心主任

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大数据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泰州市信息化专家组成员,负责多项企业、集团的信息化应用实施项目,负责IT运营与战略规划;致力于低碳项目的数字化平台构建和数据安全管理。

王月红

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大数据中心副主任

华昊辰

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兼),清华大学博士后

袁峻

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兼)

丁玉平

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大数据中心副主任(兼)

林承桢

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标准化委员会主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牟英峰

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哈工大博士,参与能源互联网三项标准的组织编制。

陈新国

能源微网中心主任

任正娟

商务科技部主任

蒋立新

江苏低碳院商务科技部副主任(兼)

江苏低碳院理事,江苏低碳院国际合作中心主任,2013年加入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致力于低碳垃圾项目的研究、国际合作以及公益宣教活动,主持基于固废处理的温室气体研究项目。2014年受邀参加巴黎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2015年受邀参加第22届摩洛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作为全球100个低碳垃圾项目的中国代表发表演讲。

韩岳

江苏低碳院理事,江苏低碳院国际合作中心主任

江苏低碳院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副译审,江苏省城管学会国际合作与科技发展专委会国际合作部主任,负责江苏低碳院人力资源、法务与行政管理,专委会工作方面,对接国外驻华使领馆、NGO及商务机构的合作、垃圾分类公益活动的组织与宣教,译著《2010上海世博会低碳技术应用研究报告》由Springer出版社在全球出版发行。

孙冰丽

江苏低碳院综合管理办公室主任

刘松汉

理事长

邢连中

副理事长

徐拥军

理事

韩岳

理事

吴文俊

理事

徐炎华

理事

郑炘

理事

胡旭

监事

徐锡锋

林承桢

周德群

周红梅

DEVELOPMENT HISTORY

低碳院发展历程

2021

受江苏省发改委和苏州市发改委委托,开展全省碳达峰策略和路径研究徐拥军受聘为江苏省工业经济联合会副会长

2020

迁址苏州提出“共建产城融合的能源互联网创新名城,把苏州打造成能源互联网低碳未来城”

2018

参与雄安新区能源互联网标准制定

2017

牵头编写中电联能源互联网标准

2016

作为全球100个低碳项目的唯一代表,在第22届摩洛哥联合获气候大会上项目发言

COPYRIGHT (©) 2021 江苏现代低碳技术研究院 苏ICP备15036313号-2. 苏ICP备2021047340号-1
技术支持:万禾科技